如此不尊上敬,就该滚得远远的,免得触怒陛下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面无表情说道:“忠言拂于耳,而明主听之,知其可以致功也,陛下自有决断,何来要高银台为陛下拉旗助威。”
&esp;&esp;高禄气得脸都胀红了,哆嗦着手指指了指江芸芸,最后委屈极了:“若是江参议心有高志,那通政司的位置给你就是,陛下,微臣这就辞官回乡。”
&esp;&esp;江芸芸只是扭开脸没说话。
&esp;&esp;朱佑樘揉了揉额头:“你一个长官不维护……算了,你且在门口等着吧,我和江参议有话要说。”
&esp;&esp;高禄神色僵硬,不可置信地看着朱佑樘。
&esp;&esp;萧敬已经对着小黄门使了个眼色。
&esp;&esp;小黄门上前,不动神色把人扶了起来,然后送到门口大平台上站禁闭了。
&esp;&esp;屋内只剩下江芸芸和朱佑樘,小黄门也识趣地退下了。
&esp;&esp;“那份折子可有带过来?”朱佑樘问。
&esp;&esp;江芸芸地上放在袖子里多日的折子。
&esp;&esp;朱佑樘一看那折子起毛的边缘,又看向上面专人收入时印戳的日期。
&esp;&esp;——三月前。
&esp;&esp;“你还真的长大了。”朱佑樘好气又好笑。
&esp;&esp;江芸芸认认真真说着:“事关重大,微臣不得不慎重。”
&esp;&esp;折子里的内容写的其实很直白简单,没有任何长篇大论,华丽辞藻,只有简简单单,甚至反反复复的话,甚至还有一些被水晕湿的字迹边缘。
&esp;&esp;这一段几百字的话,江芸芸看了三个月,每日都会拿出来读一遍。
&esp;&esp;这是她碰到的最棘手的问题。
&esp;&esp;奴隶制,本就是一个封建王朝得以存活的基石。
&esp;&esp;她推翻不了这个制度。
&esp;&esp;但也无法容忍自己无视遮掩的血泪。
&esp;&esp;一个土地的改革,还能用税收,重新分配得利人的幌子才能艰难推行下去。
&esp;&esp;顾清每月都会来信,信中充满困惑和焦虑,还有各种难处和困苦,百姓的艰难生计完完全全被暴露在他的眼中。
&esp;&esp;他每日都在和他人斗智斗勇中度过,甚至还有生命危险,可即便如此,他已经两年不曾回京了,甚至回来的日期遥遥无期。
&esp;&esp;南方乡绅亦然纠集成势,若是发展下去,这群人只怕是再也听不到皇权的声音。
&esp;&esp;江芸芸敏锐的察觉出这里的一个逻辑。
&esp;&esp;封建皇权必然是会随着时代而逐渐加强,权力旁落在他们眼里是一件大事。
&esp;&esp;所以江芸芸不论是土地清丈还是现在的改变奴隶,都必须拉出一个更大的旗帜来。
&esp;&esp;——皇权。
&esp;&esp;老师说过:借力打力。
&esp;&esp;在此刻,她站在庞然大物中间,座座高山令人望而生畏,她却在极力的压迫下第一次清晰得摸到这个办法的脉络,生出了无限勇气。
&esp;&esp;她明明白白告诉皇帝,自来田地和人力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东西,现在南方乡绅牢牢占据着这两样东西,侵占大量土地,私蓄超量奴仆,甚至让朝廷派下去的官员都要看他们脸色行事,如此下去才是养虎为患。
&esp;&esp;“那你想如何?”朱佑樘问道。
&esp;&esp;“想要……”江芸芸顿了顿,“去一趟徽州。”
&esp;&esp;朱佑樘没说话,外面的小黄门恰到好处出声了。
&esp;&esp;“陛下,刘阁老来了。”
&esp;&esp;朱佑樘沉默了,他没有第一时间请人进来,也没有第一时间去看江芸芸。
&esp;&esp;他只是合上手边的两道折子,怔怔的。
&esp;&esp;皇权。
&esp;&esp;他年轻时登的基,那个时候只能懵懵懂懂地触碰到这个东西,看着跪拜在地下的百官,心里激动却又想不明白,那时他心里都是这样混乱的念头,想去问自己的老师,却又敏锐地知道不能去问老师们,所以他开始读书,他爹说过,读书可以明白世间一切的道理。
&esp;&esp;他读了很多书,也做了十来年的皇帝,终于在日复一日的琢磨间,终于明白了那是什么东西。
&esp;&esp;至高无上的权力,太让人心动了。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