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婚,估计大部分支脉也都传承了公主血脉。”
&esp;&esp;因为世家间的联姻是相互的。
&esp;&esp;我把女儿嫁给你家,女儿生的外孙女说不得又会嫁回来,在我们族里挑选别的子弟成婚。
&esp;&esp;而世家之间偏又讲究门当户对,这就导致联姻经常是在几个地位差不多的世家里来回联,出嫁女儿的血脉总能回到家族和其他分支通婚。
&esp;&esp;琅琊王氏传承五百年,这类互相通婚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回。无论公主的儿子还是女儿,他们的后人都参与进其中了。真要算始皇帝血脉的话,不知道能数出来多少个。
&esp;&esp;腹黑扶苏说的那个位面没有始皇帝血脉,大概率是因为他们只算了儿子传儿子的这一种情况。
&esp;&esp;扶苏和他阿父可不干这种傻事。
&esp;&esp;y染色体遗传那多难啊?!
&esp;&esp;条件如此苛刻,但凡是女儿的后代就不算入其中。一下子砍掉的后代数量成几何倍增长,硬生生给自己搞成了绝嗣。
&esp;&esp;扶苏明白了:
&esp;&esp;“和琅琊王氏通婚过的家族其实严格来说都能算阿父的后人,这里头没染上始皇帝血脉的少之又少。”
&esp;&esp;所以他们可以挑选的继承人范围其实非常广,只要别太点背正好挑中少数没传承嬴秦血脉的就行。
&esp;&esp;但秦政的幸运值放在那里——
&esp;&esp;扶苏欣然表示:
&esp;&esp;“阿父看中哪家的小孩了?”
&esp;&esp;秦政轻笑了一声:
&esp;&esp;“贾南风舅家就和琅琊王氏联姻过。”
&esp;&esp;贾南风的舅家是魏晋时期的著名门阀士族,太原郭氏。
&esp;&esp;郭氏第一代先祖是秦末时期冒头的,西汉的开国功臣,山西太原人。这是魏国的地盘,但他打着连敖的身份蹦出来,连敖是楚国官职。
&esp;&esp;就很迷。
&esp;&esp;可能以前真的离开过故国,去楚国当官了吧。
&esp;&esp;郭氏一门还是很显赫的,中原八大姓族之一。不过这家发达起来也是东汉的事了,其实也没过去太久。
&esp;&esp;好巧,琅琊王氏发达也晚。
&esp;&esp;之前大汉都是太原王氏声名赫赫,他们是不是王离的后人说不准,反正他们自己是这么宣称的。
&esp;&esp;琅琊王氏在三国时期开始崭露头角,在两晋南北朝达到顶峰。郭氏和琅琊王氏联姻不算太多,倒是和太原王氏经常联姻。
&esp;&esp;毕竟都是太原郡的世家。
&esp;&esp;所幸虽然联姻不多,也是有联姻的。既然贾南风如今占据身份上的优势,继承人选从她的亲族里出也不错。
&esp;&esp;不然要和贾南风抢皇位的话,会很麻烦。父子俩也不太乐意和她彻底对上,能省事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不痛快。
&esp;&esp;扶苏查了一下:
&esp;&esp;“贾南风有个舅舅,他的女儿嫁给了琅琊王氏的王衍。”
&esp;&esp;贾南风的表姐嫁给了王衍。
&esp;&esp;这关系稍微远了一些,不过问题不大。
&esp;&esp;只是……
&esp;&esp;扶苏微微皱眉:
&esp;&esp;“这个王衍,为了自己活命,被异族俘虏后曾劝对方称帝,可真是够没骨气的。”
&esp;&esp;王衍才盛美貌,也有点本事,曾经身居高位,但没有什么政治能力。且此人精于算计,经常处心积虑地为自己谋划,所以也常受人讥讽。
&esp;&esp;扶苏有些看不上他:
&esp;&esp;“阿父应该不会选中他的孩子吧?”
&esp;&esp;不过这家伙倒是很有可能为了权势,把孩子贡献出来,帮他们谋朝篡位。
&esp;&esp;秦政颔首:
&esp;&esp;“虽然此人不是什么好东西,却是个好用的帮手。”
&esp;&esp;他们身为外人,要寻摸合适的人选不太容易。有王衍辅助那就不一样了,他预备在琅琊王氏里挑个孤儿,少不得族内人配合。
&esp;&esp;扶苏明白了:
&esp;&esp;“贾南风无子,所以干掉太子之后要抱养一个孩子。如果她想抱亲戚家的孩子,且选中了她表姐的话,那这个孩子本身就不能是表姐公然怀孕所生的,不然偷梁换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