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这就是自家人了,不能拆穿她。不然给人知道了她搞投机倒把,那是要进局子的。
&esp;&esp;虽然村里还有人眼红她家,可是看她们孤儿寡母的,一个气得浑身颤抖反复说家里根本没那么多钱,另一个哭得可怜,众人渐渐就不觉得她家真有这个钱了。
&esp;&esp;肯定是夸大了。
&esp;&esp;扶苏在旁边帮腔:
&esp;&esp;“这老头别是故意说个七八百,然后来一句改姓得给他两百,赡养得给他两百,加起来正好差不多是一半的存款。”
&esp;&esp;“再允许商家降降价,最后降到一共给三百块就成。其实是拿捏准了商家只有三百块,想全吞掉,又怕大家说他太贪心。”
&esp;&esp;故意报高数量,最后拿走的只有一半不到,显得好像没那么过分,其实人家本身就这么多钱。
&esp;&esp;但他可不管,也不在乎自己拿走存款之后母女俩会不会被其他有心人盯上,图谋剩下不存在的三百多。
&esp;&esp;村里人一听,有道理啊!
&esp;&esp;顿时义愤填膺起来:
&esp;&esp;“太过分了!这不是故意害人吗?小蔓家里过的什么日子我们能不知道?他可别想胡说八道!”
&esp;&esp;偏偏扶苏说完这些,前头闹腾的商蔓他爹还真说了实在不行至少得给他一半。他是商蔓的亲爹,商蔓就得把家产分他一半。
&esp;&esp;全村:……
&esp;&esp;只听说过儿子分老子一半家产的,没听说过老子要走闺女一半的家产的。
&esp;&esp;啊呸!臭不要脸!
&esp;&esp;老头的话佐证了扶苏的猜测,众人立刻认定了商家就三百多块。
&esp;&esp;三百块而已,多是多了点,但村里人一般家中也有个两三百的存款。尤其是人口少但劳动力多的,开销不大,就能攒下钱。
&esp;&esp;主要村里人过日子是真的节省,没有太多花钱的地方。
&esp;&esp;大家算了算,觉得商家的存款应该是这两年靠着知青借住才攒到三百多的,之前估计也是一百出头。
&esp;&esp;虽然不眼红她家存款,但还是挺眼红她家可以从知青头上薅钱的。
&esp;&esp;李小花就没忍住:
&esp;&esp;“我家也有房子可以给知青住啊。”
&esp;&esp;周围人:……你可要点脸吧。
&esp;&esp;这家房子就那几间,家里两个儿子,其中一个还结婚生子了,哪来的房子匀出去啊?别以为大家都好骗。
&esp;&esp;没房子的人只能闭嘴,有房子的则试图截胡商家。商家都有三百块存款了,已经不是村里的困难户了,没道理村里还一直照顾她家。
&esp;&esp;她家之前足足住了两个村里人和六个知青,难怪能攒下钱呢!
&esp;&esp;他们也不求全部薅走,分一两个也成。
&esp;&esp;村长一口否决:
&esp;&esp;“不行。”
&esp;&esp;知青都是单身小青年,住进别人家里算怎么回事?商家只有两个女同志,这种就还好,但其他家可是有男有女、家庭复杂的,万一闹出点桃色新闻可就乱套了。
&esp;&esp;眼看着都没人去关心商家的大戏了,扶苏无语地脱离了人群,回家去了。
&esp;&esp;看村里人为了知青的去留打架一点意思都没有,他还不如回去整理行李。
&esp;&esp;家里好东西挺多,有些还不好买,不能留在家里放着,得一起带走。不过能去厦门买的非生活必需品,扶苏就打算整理出来送人了。
&esp;&esp;基本都是往村长家送,毕竟是亲戚。
&esp;&esp;华阳看着他拎过来的收音机这些,问他这是以后日子不过了,怎么连收音机都送人。
&esp;&esp;收音机是大件,不仅购买需要票,花钱还不少,这年头就没听说过送收音机的。富裕的家庭结婚要“三转一响”,就是说的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手表和收音机,都是很难弄到的好东西。
&esp;&esp;扶苏说家里懒得把收音机拎去厦门:
&esp;&esp;“那头卖收音机的肯定多,不像我们这里,等补货就要等很久。我家里还有张缝纫机的票,我打算回头和人换成收音机的,带去厦门重新买一台。”
&esp;&esp;收音机留在村长这里,也能让村长和秦大爷及时听到最新资讯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