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的孩子,从小也是这么告诉的原主。毕竟总不能自己辛辛苦苦生的儿子,最后真以为她只是个养母,那她多亏啊!
&esp;&esp;是以新帝本人一直认定自己就是老皇帝的血脉,是实打实的帝王长子。对于外头的风言风语,根本一个字都不信。
&esp;&esp;太后也不好跟儿子说自己的遭遇,便一直瞒着。但如今既然她都有了孙子,年轻时候的一点过往,倒也不吝于分享。
&esp;&esp;主要是想叫孙儿知道,先帝不是什么好东西。既然你是你爹的孩子,就别惦念着先帝了,也别觉得你爹跟先帝妃嫔搞在一起是什么错误。
&esp;&esp;太后拿出了她那番理论。
&esp;&esp;说对比自己的遭遇,她更希望另外两个宫妃是出于自愿和心爱的人生下的孩子。
&esp;&esp;扶苏安静地听完,心道虽然过程是错的,但结论对了。那两位宫妃确实是和喜欢的人生的孩子,只不过对象不是您儿子。
&esp;&esp;幸而这个善意的谎言,老太太在死前绝不会发现。
&esp;&esp;其实老太太担心的就是儿子步上老子的后尘,她连过继都不介意了,儿子名下多两个其实不是自己生的儿子有什么大不了的?就当是过继了九江王和长沙王吧。
&esp;&esp;扶苏想讨人欢心的时候,不会有任何人讨厌他。
&esp;&esp;所以这顿饭吃得气氛极好。
&esp;&esp;老太太之前胃口都有点差,今日多用了小半碗蛋羹。别的她也不敢多吃,怕会不克化。
&esp;&esp;然后一扭头,看到个饭量贼大的儿子和孙子。
&esp;&esp;老太太:……
&esp;&esp;老太太回忆了一下,这俩孩子以前这么能吃的吗?
&esp;&esp;不确定,再看看。
&esp;&esp;父子俩用的是神兽之躯,饭量当然是走的自己本身的情况,和原主不同。
&esp;&esp;眼看着儿子吃得比孙子还多。
&esp;&esp;太后轻咳一声:
&esp;&esp;“看来以前我儿受委屈了,一直不曾吃饱过。”
&esp;&esp;当皇子真难,当不被先帝偏爱的皇子更难,吃多点都成了错误。太后心疼地招呼人再去做点原主爱吃的菜来,别饿着皇帝。
&esp;&esp;幸而原主也是个肉食动物。
&esp;&esp;肉菜只要做得好吃,秦政都爱吃。虽然不如海鲜水产那么爱,也算喜欢了。
&esp;&esp;太后笑眯眯地看着他吃,提起下午的选秀终选。问起要不要多进几个秀女,如果不要也没关系。
&esp;&esp;反正她都有孙子了!
&esp;&esp;秦政接过丝帕优雅地擦了擦唇角:
&esp;&esp;“今年后宫进一人即可。”
&esp;&esp;太后有些意外:
&esp;&esp;“哦?”
&esp;&esp;她听出来了皇帝话里有话。
&esp;&esp;秦政没有过多解释:
&esp;&esp;“母后去了便知。”
&esp;&esp;随后,他又问起太后怎么知道扶苏身份的。
&esp;&esp;主要是想知道,太后是否听说了心声泄露一事。要是不知道,还得给老人家提前打个预防针,别被吓着了。
&esp;&esp;太后还真知道:
&esp;&esp;“你舅舅进宫来同我说的。”
&esp;&esp;太后当初是低位妃嫔,不仅位分不高,家事也非常一般。不然先帝也不会头一个拿她开刀,换个家世好的他可不敢这么折腾。
&esp;&esp;所以太后娘家很拿不出手,也就是靠着出了个太后,被封了个承恩伯的虚衔。除了每年多发一点银钱俸禄,别的特权都没有,更无法在朝中搅风搅雨。
&esp;&esp;原主就没有重用他家的意思,秦政自然更没有。
&esp;&esp;他这个舅舅还是比较安分乖觉的,日常只当个吃瓜看戏的富贵闲人。
&esp;&esp;家里往下头两代都没孩子当官,没有折腾的资本。而且孩子实在是扶不起来,还不如多置办点田产以后过富足的养老生活。
&esp;&esp;因而哪怕承恩伯经常进宫来找太后说话,也没人在意,更不会臆测是不是太后娘家想仗着亲戚身份搞事。
&esp;&esp;今天大朝会承恩伯也在场。
&esp;&esp;他本来是在打瞌睡的,他个闲人也得被迫上朝,就因为他有爵位,对于懒惰的伯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