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这是真不怕闹出来又被责罚。
&esp;&esp;扶苏心道他当然不怕。
&esp;&esp;除了那回因为满朝文武都知道了他的骚操作,才被太监打了手心。其余几次闹事,哪一次八皇子不是毫无惩罚的?
&esp;&esp;受罚有伴读代他受,他怕什么。小打小闹的欺负人不算什么大事,在夏帝看来这就是小孩子调皮而已。
&esp;&esp;大不了再让伴读挨几次惩罚就是了。
&esp;&esp;蛮国王子本身也不会去找夏帝打小报告,他不傻,知道夏帝肯定会偏向自己的亲儿子。
&esp;&esp;就算真的罚了,也只是为了大家面子上好看。哪怕是上回的打手心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根本没用力。
&esp;&esp;这种惩罚有什么意思?
&esp;&esp;蛮国王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了,告状是小孩子的操作。所以他要用自己的办法报复回去,那样才能叫八皇子害怕。
&esp;&esp;正好他们有武课,蛮国王子就天天逮着八皇子和九皇子对练。没用十天,两个小孩就安分了。
&esp;&esp;但是没用,蛮国王子依然不肯放过他们。
&esp;&esp;两人跑去找母妃哭诉,他们母亲再去问夏帝能不能管管。夏帝正为前朝焦头烂额,当即就训斥了两人,明显不想在管上书房的那点破事。
&esp;&esp;后来,两人就逆反了。
&esp;&esp;亲爹不管,蛮国王子又“咄咄逼人”,两人觉得自己特别委屈。
&esp;&esp;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被教训过了,蛮国王子就不应该继续揪着不放。可惜王子不这么想,没人规定报复只能报复到什么程度。
&esp;&esp;得饶人处且饶人?
&esp;&esp;他们蛮国不讲究这个。
&esp;&esp;扶苏觉得这样挺好的:
&esp;&esp;“两个皇子最近都没有功夫去欺负其他人了。”
&esp;&esp;他们应付蛮国王子还来不及呢。
&esp;&esp;只是两小孩不是肯吃亏的主,现在又从认命状态叛逆到了报复状态。既然认怂也无法让自己好过,那便和蛮国人杠上,死也要出一口恶气。
&esp;&esp;昨日两人才在蛮国王子用的墨里加了点东西,被王子察觉到了。王子也不管是谁做的,他就认定是两人做的,于是下午的操练额外增加了一点强度。
&esp;&esp;两边现在就是个互相伤害的阶段。
&esp;&esp;谁也讨不了好,倔脾气硬顶着。每天都要想办法加倍报复回去,然后同样遭到了翻倍的报复。
&esp;&esp;内卷开始了。
&esp;&esp;不得不说,这对秦政父子来讲是件好事。八皇子和九皇子已经很久没有想起来他们两个了,日日就盯着蛮国王子折腾。
&esp;&esp;这件事碧月也了解,她十分庆幸:
&esp;&esp;“两位殿下可千万不要想起公子来,公子好不容易才过上安稳的日子。”
&esp;&esp;秦政看了她一眼:
&esp;&esp;“放心,不会的。”
&esp;&esp;扶苏则是看了看父亲,忽然问碧月:
&esp;&esp;“碧月姐姐,若是能出宫去,你想回家吗?”
&esp;&esp;碧月一愣:
&esp;&esp;“那是自然,我家中还有父母兄长在等我回去。实不相瞒,若非家里实在是困难,当初也不会送我入宫。”
&esp;&esp;父子俩早就发现了,夏国王宫里的这些宫女太监并不像先秦那些宫侍那般,是世代在宫中侍奉的奴隶。
&esp;&esp;夏国矛盾地处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混合状态下,这倒不奇怪,战国末年也多的是这样的情况。
&esp;&esp;只不过在先秦,很少能看到向外采买宫侍的。只有封建制往后发展的朝代,采选宫女和太监才比较常见。
&esp;&esp;其中宫女到了年纪会有机会出宫,一般是二十五岁之后。而在先秦那是想都别想,侍从哪有重获自由的机会?
&esp;&esp;沦为奴隶后基本就没可能恢复庶民身份了。
&esp;&esp;碧月是幼年时被宫里采买的女孩。
&esp;&esp;她家穷到吃不起饭,就把女儿卖进了宫。虽然她上头还有个哥哥,但想也知道家里不可能把哥哥卖掉。
&esp;&esp;除却传宗接代以及男子入宫要去势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外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