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;局势要坏到什么程度,才需要皇帝天天委曲求全啊?又不是赵宋那种被旁人掣肘的废物皇帝。
&esp;&esp;就比如扶苏,他有时候连甜言蜜语都懒得和臣子说。
&esp;&esp;当年李斯感受到了萧何崛起的威胁,跑来和太子殿下抱怨,觉得殿下喜新厌旧。扶苏是怎么说的?他说“那你不应该反思一下,是不是你自己不够能干吗”。
&esp;&esp;扶胥反省了一下自己:
&esp;&esp;“梓桑,你说的对。”
&esp;&esp;其实他们只需要干掉旧贵族,让那些人意识到跟着旧贵族压根没有升职加薪的可能,就能立刻得到新贵的效忠。
&esp;&esp;拉拢?没有必要。
&esp;&esp;人家只有两个选择,你把他的后路堵死,他除了跟着你干还能怎么办?
&esp;&esp;秦政从外间进来,看了一眼扶胥:
&esp;&esp;“这是怎么了?”
&esp;&esp;扶苏往旁边挪了挪,给父亲让了个位置。秦政原本想坐去宽敞地方的,见状只好过来挨着他坐下。
&esp;&esp;扶苏计谋得逞,立刻靠到父亲身上,拿阿父当靠垫使。
&esp;&esp;秦政抬手把案几上被儿子丢得乱七八糟的东西拾起来一一放好,强迫症见不得这个场面。
&esp;&esp;扶苏答道:
&esp;&esp;“我在教阿兄怎么当皇帝,他脾气也太软了,很容易被人拿捏的。”
&esp;&esp;扶胥身上就没有那种“孤天生高贵又能力非凡,所以你们必须拜倒在孤脚边”的气场。
&esp;&esp;少了点王霸之气。
&esp;&esp;秦政认同地点了点头:
&esp;&esp;“扶胥,你是该同你弟弟学学。”
&esp;&esp;扶胥:……
&esp;&esp;扶苏随即又提起用秦律驯化六国旧贵族的策略。
&esp;&esp;如今第一波的刺头已经冒出来了,只要全部拔掉,剩下的就会乖顺下去,可以继续慢刀子割肉。
&esp;&esp;大不了他们就隔三差五起义一波,反正时间一长,刺头就会死光,剩下的人也会被割残。
&esp;&esp;秦政颔首:
&esp;&esp;“那些反贼正好可以作为军功,新贵不是缺立功的机会?”
&esp;&esp;匈奴已经被打趴下了,百越也臣服了。大秦想要在六国旧地培养出一批偏向自己的新贵,首要问题就是得给他们立功的机会。
&esp;&esp;以后要是再有造反的,还能继续延用这招。
&esp;&esp;扶胥思索片刻:
&esp;&esp;“然叛乱平定后,便再无立功之机了。”
&esp;&esp;扶苏提议:
&esp;&esp;“去打羌胡啊!”
&esp;&esp;青藏拿下了吗?西域拿下了吗?东北拿下了吗?都没有你说什么没仗可打。
&esp;&esp;唯一的问题就是粮食赋税,打仗太过耗费粮草了。不要紧,现在他们能够给本位面提供良种。
&esp;&esp;立军功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,想崛起的新贵自己会把握住机会。大秦庶民都以上战场立功为荣,六国之人要是握不住机会视军功爵为洪水猛兽,那是他们自己错过了时机。
&esp;&esp;阶级跃升之后,家族子嗣会在短时间内爆发。到时候老秦人的人数越来越多,就会有更多人因为住不下而主动选择迁徙去六国旧地。
&esp;&esp;别说什么燕地苦寒楚南湿热,庶民改变不了环境,所以去这里住会非常痛苦。有钱有权的贵族怕什么,他们有的是法子叫自己过得舒心。
&esp;&esp;贵族唯一搞不定的是病症,有些病他们花钱也治不了。除此之外,都是能用钱解决的小问题。
&esp;&esp;秦政对扶苏的说辞很心动:
&esp;&esp;“六国之人总是不服管教,若是我大秦有上千万人口,便不必迁就六国了。”
&esp;&esp;大秦一统天下后,全国人口才两三千万左右。
&esp;&esp;如果光一个秦国就有一千多万了,往外迁徙那就不叫迁徙了,那叫占领。每三个人里有一个是秦人,六国之人还怎么造反?
&esp;&esp;都不用官府说,秦人就会自发盯住那些旧贵族。谁有苗头,立刻跑去举报,一点风吹草动都别想瞒过去。
&esp;&esp;扶苏也开始畅想起来:
&esp;&esp;“三比一还是少了一点,如果人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