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训剩余的两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、略显生疏却又真诚的协作氛围中飞快度过。没有严苛的训练任务,这群少年少女在篝火、星空和笨手笨脚的互相帮助中,似乎触摸到了一点“团队”的真实含义。返程的大巴上,少了些尖锐的隔阂,多了些平和的笑语。
然而,圣晖公学这座精致的象牙塔,自有其运行的法则。
校长室内,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,一份关于此次“赤狐行动”模拟的详细报告被摊开着。校长指尖点着报告上关于最后营救阶段的描述,眉头微蹙。王主任站在一旁,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。
“主任,这……跟我们预想的,不太一样啊。”王主任语气带着苦恼,“本来是想让他们栽个跟头,明白天外有天,收敛一下气焰。这可好,真让他们把那‘不可能任务’给完成了!尤其是那个周自珩,还有那个蓝若……”他提到蓝若名字时,下意识压低了声音,带着询问看向校长。
校长没有立刻回答,他靠在椅背上,目光越过报告,似乎在审视着更深远的东西。他缓缓开口,声音沉稳:“老王,挫锐气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这次实训,归根结底是希望他们能学会整合资源,协同行动。你看这里,”他指向报告中关于指挥中心从混乱到被周自珩整合,以及蓝若在最后关头选择风险路径的描述,“虽然过程偏离了我们的预设,但结果上,他们确实被迫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合作,并且有人展现出了超乎预期的领导力和决断力。从这个角度看,锻炼的目的,某种程度上达到了。”
他顿了顿,指尖在“蓝若”这个名字上轻轻敲了敲,脸上露出一丝玩味:“至于这位蓝老师……确实有点意思。她不仅仅是‘配合’,她在关键时刻的判断和选择,甚至是主导了破局的方向。能在那幺短的时间内做出那种风险决策,并且有能力执行……”他心想,抛开钟助理那边不明不白的暗示不谈,她本人,或许真有点能耐,他抬起眼,看向王主任,“高二一班那个烂摊子,或许……她真能给我们一点惊喜。”
王主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。
实训的尘埃尚未落定,圣晖公学一年一度的“晨曦”慈善义演便已迫近。这不仅是一场才艺盛宴,更是隐形的人际网络与资源交换场,义演后的作品义卖及可能触发的学校配捐,牵动着无数心思。
班上的女生此次魄力惊人,决定排演一出名为《残月·奔流》的原创话剧。剧本由林妙然执笔,灵感汲取自一部描绘近代权力更迭的经典作品,却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重塑。故事背景设定在风雨飘摇的民国初年,两个出身、立场迥异的女性——一位是试图在旧家族体系中掌握自身命运的没落贵族小姐“沉清韵”,另一位是怀揣理想、游走在危险边缘的新派记者“顾晚舟”。原着中男性的权谋斗争与情感纠葛,被彻底转化为两位女性在时代洪流中,从相互警惕、试探到深刻理解,最终结成同盟,不是为争夺某项具体的权柄,而是合力撕开腐朽秩序的一角,寻求新生之路。故事的核心是女性在绝境中迸发的智慧、勇气与超越个人恩怨的相互成就。
选角时遇到了瓶颈。剧中“顾晚舟”一角,需要兼具新派知识分子的理想坚定、记者的敏锐果决,以及必要的防身身手和历经世事的沉静力量。试遍班上女生,始终差强人意。最终,林妙然与编剧团队将目光投向了蓝若。
“蓝老师,您的眼神里有故事,身形动作也利落,非常符合‘顾晚舟’的感觉。”林妙然的请求带着不容拒绝的诚恳,“尤其是几场关键的对手戏和危机时刻的应变,我们需要那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感。”
蓝若正在编纂借口,随即意识到作为参演人员,能接触到更多学生,说不定能顺便调查一下她列为重点的那些学生。排练场的紧密合作,往往能暴露日常掩饰下的真实。她沉吟片刻,在女孩们期待的目光中应承下来。
与此同时,男生乐队的键盘手意外受伤,陷入僵局。一筹莫展之际,周自珩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接过了鼓棒,并对原曲进行了精妙的改编。他在中段悄然嵌入了一段风格迥异的、带着旧时代印记的柔美小调。无人知晓,那是他记忆中母亲周芸时常哼唱的旋律。他想知道,台下那个男人,是否会为此动容。
义演当晚,艺术中心冠盖云集。陆乾坤端坐前排,面容是一贯的深沉难测。
乐队表演时,周自珩改编的曲子以其独特的复古韵味引人入胜。当那段隐秘的小调流淌而出时,陆乾坤端着茶杯的手指几不可查地微微一滞,眼神却毫无波澜,仿佛只是被茶杯烫了一下。一直用余光锁定他的周自珩,心中冷笑,果然铁石心肠。他正自嘲着这无望的试探,目光却下意识追随陆乾坤刚才那一瞬微动的视线,落在了即将开演的舞台。
幕布升起,《残月·奔流》开演。蓝若饰演的“顾晚舟”登场。她穿着一身素雅而挺括的民国女学生装改良服饰,外面罩着一件略显陈旧的深色西装外套。她将长发简练地束在脑后,露出清晰的脸部线条,妆容淡雅,却格外突出了那双清澈而坚韧的眼睛。灯光下,她不再是平日温和的辅导员,而是那个在时代迷雾中寻找光明的独
精彩书屋